13 (複製)  

 

破解生產密碼-胎動‧宮縮‧陣痛

總有人說必須等到自己生過,才會懂得其中的辛苦!孕產婦在懷孕期間,感受到與寶寶融為一體的胎動」;懷孕後期,感受到子宮不斷地收縮,肚子開始繃緊的「宮縮」;生產之前,孕媽咪則感受到寶寶開始移轉胎位,子宮收縮疼痛感漸增及規律的「陣痛」,這段過程雖然讓孕媽咪備感艱辛,但隨著看到新生兒的誕生,所有的痛都將煙消雲散,只看得到眼前可愛的小寶貝。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醫療財團法人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芳怡‧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宋碧琳(依文章出現順序排列) 攝影‧化妝髮型/Bingo Bunny賓果邦尼 演出/準媽咪許瑜桑

 

胎動

胎兒在子宮內衝擊子宮壁的活動稱為胎動,這是診斷胎兒安危的重要指標。

針對胎動,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芳怡表示,其實就是媽媽感覺到胎兒在子宮裡活動,而通常沒有一定的程序或模式,大概要到四至五個月胎兒慢慢變大。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宋碧琳則說:「胎動顧名思義就是寶寶在動,但可分為有知覺性或沒知覺性。」沒知覺性的胎動,通常就是透過超音波來看到寶寶的動態,但媽媽本身感覺不到;而知覺性則是類似有個東西在皮膚及肚皮裡面移動的感覺,時而輕緩、時而劇烈,隨著寶寶體積越來越大,感受越來越明顯,而懷孕初期常有媽媽有時會將腸蠕動誤會為胎動,此時就必須透過週數確認子宮大小及位置來判斷,最簡單的分辨方式是以肚臍為界線,20週以下胎動會在肚臍下,肚臍上就可能是腸蠕動,而每多1週就往肚臍以上算1公分,就是粗估胎動發生的位置。

 

妊娠15至22週孕婦可初次感受到胎動

第一次生小孩被稱為初產婦,通常要到2022週時才會有感覺;曾經生過一胎以上則稱為經產婦,1516週就能透過以往經驗,感受到寶寶的行動。宋碧琳醫師說明,20週以前所感受到的胎動,通常在肚臍以下的下腹部,有點類似於腸蠕動,胎兒的動作及力道都還很小。

 

妊娠22至35週每天都可感受到數十次胎動

由於到中孕期子宮內環境較為寬敞,胎兒此時空間足夠,所以處於胎動最為激烈的時刻,不僅力道強、動作幅度也增強,位置大約是在胃部附近,甚至還可能感覺到肚皮上的手腳及身體,若是摸起來有大片面積就可能是胎兒背部,若順著背摸過去連續摸到的就是屁股,而摸起來圓圓的中間沒連續就是頭部,對側位置不連續的就是手腳,國外甚至流行在肚子上畫出胎兒的形狀。

 

妊娠35週以上次數比中孕期少,但仍會胎動。

這個階段寶寶日漸茁壯,因此子宮的對胎兒來講更為狹窄,活動空間相對變小,但整個腹部都能體會到胎兒強而有力的胎動,宋碧琳醫師提醒,別被迷思誤導以為此時沒有胎動很正常,原則上直到寶寶出生前,都會有胎動,即便次數減少也都還是會有動作。

 

感受胎動的好時機!

 

吃完東西後由於吃完飯後,孕媽咪體內血糖增加會喚醒寶寶,讓他更有活力。

夜晚準備入睡前由於夜深人靜,孕媽咪能投入地感受寶寶,因此會覺得動得特別明顯,有時在腹中的作息會延續到新生兒時期。

洗澡沐浴時當孕媽咪能夠全身放鬆、洗澡紓解時,情緒將會傳達給胎兒,寶寶也更加解放肢體動作。

對肚子說話或聽音樂時寶寶約1619周聽力開始形成,若聽到爸媽講話或是受到音樂刺激時,寶寶有可能透過胎動反應自己的情緒。 

 

教您如何數胎動

胎兒總是放肆地在孕媽咪肚子裡大展身手,彷彿盼能呼喚著媽媽的注意力,而胎動就是胎兒生命的象徵,反映他現在的狀態,但在每天開始數胎動前,陳芳怡醫師說明,媽媽們必須要理解每個寶寶都有其獨特性及差異性,每位準媽咪所感受到的胎動可能差異很大,因此應該著重的重點在於找到自己胎兒的胎動規律及作息,而不是跟他人對照比較。

宋碧琳醫師則要教導媽媽們如何數胎動,每天早、中、晚,孕媽咪們可各自選擇一段固定的時間,每次數胎動1個小時,可選擇紙上畫勾或數豆子,1個小時後統計胎動次數,並在睡前將3次測出的胎動次數相加後再乘以4,得出12小時的胎動次數,而數胎動時必須找尋安靜且舒適的環境,在完全放鬆的情況下,集中精神感受寶寶胎動,正常來說,12小時胎動次數約於200300次左右,若太少次則可能有問題,必須立即就醫檢查;更簡單的測量則是在半小時內數看看有沒有超過10次胎動,但若是處於胎兒睡覺期間感受不到胎動,則可以將數胎動時間拉長到12小時,媽媽們只要安安靜靜的感覺寶寶胎動,細細感受寶貝的回饋。

 

異常胎動特殊狀況

胎動次數突然減少若孕婦有輕微的感冒發燒時,羊水有緩衝情況不會影響太大,但若持續超過攝氏38度,胎盤和子宮的血流量減少,讓胎兒活動力也跟著降低;另外,孕婦若吸菸或服用鎮定劑、安胎藥,則可能造成胎兒生長遲滯或減少活動力。 

胎動幅度突然加快孕婦若是不小心受到衝擊造成外傷,通常胎兒在腹中有羊水保護,多半無大礙,但外力衝擊若很嚴重,導致媽媽有外傷、骨折、大量出血等,同時可能會傷到胎兒與造成胎盤剝離,可能引發嚴重劇烈地胎動,接著就沒有胎動,最後變成流產、早產,或甚至胎死腹中。

胎動突然加劇,隨後立即停止若是有高血壓、嚴重外傷或短時間子宮內壓力減少等情形,導致胎盤功能不佳或胎盤早期剝離的孕婦,胎兒可能會因為突然缺氧,胎動會出現短暫的劇烈運動,隨後又很快停止。 

急促的胎動後突然停止好動的胎兒在羊水裡翻來覆去,假如臍帶過長容易纏繞胎兒的頸部或身體,但是這種情況在健康新生兒出生時也很常見,重點在於纏繞的鬆緊程度,若是繞太緊或打死結,則可能造成胎兒缺氧、胎動減少及死亡。

 

醫師建議‧孕媽咪注意事項

充足休息:懷孕期間,休息是孕媽咪最重要的事情,要注意休息,特別要避免感冒上身,以免媽媽寶寶都一起不舒服。

保持好心情孕婦最好時時保持良好的心態,儘可能放鬆心情,減輕精神緊張度,對腹中胎兒的情況也不用過度恐慌。

 少去人多的地方當有流行疾病發生,要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不僅是避免被傳染,也是擔心被撞到,加上人少的地方空氣較新鮮。

 注意胎動情況準媽媽要每天細心觀察胎動,若感覺出現異常胎動時,為保險起見需立即就醫,以免耽誤時間造成遺憾。

 

宮縮

宮縮就是子宮收縮之意,包括假性和真性宮縮兩種,也是產兆之一。

對於即將臨盆的媽媽們,宮縮是生產的前兆之一。陳芳怡醫師指出,宮縮就是子宮正在收縮,而肚子將呈現出硬硬、緊緊的感覺,在任何週數時或多或少都可能感受到宮縮,但是在中孕期不斷宮縮,必須想辦法透過休息或使用安胎藥來緩解宮縮症狀,假如感覺起來像是經痛,休息30分鐘後或改變姿勢後子宮收縮比較緩解,代表情況不嚴重,若一小時內有超過6次以上的收縮,甚至收縮伴隨著出血或破水就必須就診,因為真性宮縮不會因為按摩或姿勢改變,而緩解疼痛,但不用一出血就緊張兮兮,有時只是子宮收縮帶出的分泌物,因此先看醫生診斷才是最重要的;而接近預產期時,伴隨著痛感的規律性宮縮,就是準備生產的預兆,此時疼痛位置可能在腹部或腰部,強度感受則因人而異

 

妊娠12至14週起無痛性不規則收縮

只要開始懷孕,子宮都會因應胎兒大小而不斷調整,因此宋碧琳醫師指出,從懷孕中期後就會有間歇性子宮收縮假性宮縮,這種間歇性的宮縮時間持續時間短,且不引起痛感及子宮頸擴張,孕媽咪有時會感覺到這種間歇性子宮收縮但對胎兒不會有影響

 

妊娠20至37週間宮縮頻率高須提防早產

宋碧琳醫師說明,學理上並未明確區分宮縮和陣痛,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以37週為界線,在這之前稱為宮縮,之後稱為陣痛,而宮縮時間拉長也可能變陣痛要準備生產,一般來說,子宮像上腹部一樣柔軟,即便開始繃緊,也只會偶發一至二次,但頻率越來越高又伴隨著強烈的腹痛,就要及時去醫院,預防早產發生。

 

妊娠37週後宮縮頻繁提醒即將生產

等到懷孕後期時,如果伴隨著疼痛的宮縮程度越來越強烈,甚至變成規律性宮縮,且宮縮間隔時間越縮短、持續時間越來越長,而疼痛的感覺漸漸往下腹部擴散,且使用藥物也不能抑制,這種頻繁程度的宮縮,就是在提醒孕媽咪準備生產。

 

辨別宮縮的好撇步!

腹脹範圍:宮縮時整個腹部都會有腹脹感,且繃緊的感覺時有時無,不像胎動會有範圍差別。

發生程度子宮在宮縮時會逐漸變硬,伴隨著腹部發脹、下墜或疼痛感,而胎動時子宮可能仍是柔軟的,孕媽咪可分辨出兩者差異。

就診特徵:孕期不到37 週,宮縮變頻繁而有規律,伴有類似經痛的絞痛,或出現了陰道出血、下墜感或腰痛,可能是早產的徵兆。

處理方式:宮縮每小時超過10次,應及時由醫師評估是否服用抑制宮縮藥物(安胎藥),或忙碌時要多多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引起宮縮。

 

真假宮縮剖析

28週後子宮有假性宮縮症狀的練習,但基本上30分鐘內一定會緩解,但要特別注意,若是孕媽咪有子宮肌瘤、工作比較勞累、上一胎曾有早產現象、多胞胎、雙胞胎、羊水比較多、羊水比較少或媽媽本身有內科疾病,都有可能會有早產宮縮的現象,宋碧琳醫師指出,若不積極處理假性宮縮,就可能會變成規律性的陣痛而面臨即將生產的狀況。

真性宮縮有一定的規律性,時間越長,宮縮的間隔時間將會縮短,且強度越來越強,次數也會慢慢增加,多半都是會出現在腹部下方,但有時也會擴散到背部下方,孕媽咪會感覺有不舒服的壓力繃住,有種拉扯的痛感,且可能合併見紅;假性宮縮則會連續讓子宮收縮好幾個小時,卻都沒有明顯的規律週期出現,強度、持續時間、頻率也都不會增加,通常都是身體前面及腹部下方有感覺,但由於持續時間較短促且不規律,有些媽咪可能只是輕微的不舒服,疼痛感不會過於強烈,但子宮會硬硬的很像一顆球,如果孕媽咪長時間用同一個姿勢站或坐,抑或是感覺疲勞或興奮時,更容易出現假性宮縮的情形但是這種不舒服,休息應該會改善,但若未改善或是更加嚴重,就要回診。

 

恐有生命危險的宮縮狀況

1.胎盤早期剝離碰到胎盤剝離時,子宮會有感覺感覺激烈疼痛,陰道可能會因此合併出血,此時若懷疑有要剝離要密切觀察產婦的血壓、脈搏、宮底高度、宮縮情況及胎心音的變化,同時考慮進行分娩,若情況危急則需剖腹產取出胎兒才能保住胎兒和媽媽安全

2.子宮破裂孕媽咪若遇到車禍或是子宮曾經接受過手術,假如遭遇強大衝擊力就可能子宮破裂,經過劇烈疼痛後,肚子瞬間變成軟軟且鼓鼓的,代表子宮破裂可能導致內出血,情況嚴重時可能致死,因此要儘快進行手術。

3.身體發炎引起宮縮由於孕媽咪身體不適有發炎的症狀,譬如胃發炎、胃食道逆流、腹瀉、腹膜炎、盲腸炎等,都可能引起宮縮,像盲腸炎會覺得肚子痛,子宮摸起來卻時軟時硬,很難區分病因若不謹慎恐會造成生命危險

4.子宮分泌物若持續不斷地宮縮會先檢驗是否有陰道分泌物的感染,遭受感染的陰道,分泌物會變黃色、濃稠,甚至會癢及有魚腥味,建議懷孕可吃蔓越莓加益生菌的產品,保持陰道乾淨,因為有時候吃安胎藥,宮縮仍然沒有停止有可能是陰道分泌物感染尚未治療完全而引起。

 

醫師建議‧如何緩解假性宮縮不適

改變姿勢若感覺到宮縮不適,可以改變自己的姿勢,重點就是必須要躺著好好休息,調整出最舒服的位置。

放鬆身體選擇最能讓自己紓解的方式來放鬆身體,像是洗個熱水澡、放喜歡的音樂、緩慢的深呼吸,只要媽媽愉悅,寶寶就快樂。

補充水分孕媽咪在接近分娩前,會開始假性宮縮,而有時候這種情況是脫水所引起,因此喝水可能協助舒緩不適感。

就醫治療當孕婦覺得疼痛難以忍受,應就醫檢查以緩解腹部的不適,依照醫師建議施打安胎要來避免早產。

 

陣痛

產婦生產前於子宮收縮後產生的劇烈疼痛,稱為陣痛。

孕產婦在懷孕滿37週後,胎兒就可以被稱為足月,而在靠近快要生產的時候就會有徵兆,陣痛就是其中之一的產兆,而陣痛是子宮收縮的程度,強烈到讓孕產婦有疼痛的感覺,這時若感覺到一定的規律性,代表距離生產的時間越來越近。陳芳怡醫師表示,通常第一胎的孕產婦(初產婦)陣痛時間(產程)會拉得比較長,等到痛到一個程度,子宮頸才會開始打開,但是經產婦(生產一胎以上)跟初產婦相較之下,產程一般會較快速一些,而不同的孕產婦對於耐痛的程度及親身感受到的感覺也不一樣,有些人只會覺得腰痠到不行,但有些人則可能會背痛或腹痛,甚至痛到在床上打滾,但只要疼痛強度漸增、陣痛時間密集、收縮時間越久,且陣痛時孕產婦整個腹部會變得很硬,就代表即將進入生產階段。

 

產程階段(一)規則陣痛到子宮頸全開

從開始感受到規則陣痛的階段起,到子宮頸全開至10公分的時間,透過子宮不斷地收縮,讓子宮頸變薄打開,但等待的過程並非等速,每個人的陣痛及子宮頸差異性也很大。

 

產程階段(二)子宮頸全開到胎兒娩出

等到子宮頸全開,胎頭慢慢往下降壓迫到孕產婦骨盆直腸時,就會開始不自覺地想用力,所以等到收縮開始時,產婦就必須透過深呼吸,用力將寶寶擠出去,而用力一次則儘量保持10秒以上,等待下一次用力的時間點,而這種痛感有時還會被誤解為肚子痛想拉肚子的感覺,所以新聞才時有所聞,未成年少女在學校的廁所產子,就是因為搞不清楚陣痛的感覺。

 

產程階段(三)從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

生產過程是產婦們永遠忘不了的重要時刻,然而從胎兒分娩出來後五分鐘內到半小時內,通常將胎盤會娩出,但若是半小時內仍未與子宮分開,醫師可能就必須用手伸進去將胎盤娩出。

 

判斷陣痛警訊

 

測試方法若躺在水溫不會過高的浴盆中,假性陣痛將會緩解,但若是真性陣痛則可能會變得強烈。

醫護判斷若已經趕赴醫院時,則可以讓助產士和醫生來判斷現在的情況是真性陣痛或是假性陣痛。

陣痛呈現由於陣痛是因為子宮收縮所引起的,因此一連串全身上下都會被連帶地感覺到疼痛。

 區分頻率若疼痛的感覺約略35分鐘收縮一次,持續約30秒;接近子宮頸全開時,可密集到12分鐘收縮一次,持續約45秒。

 

 

真假陣痛剖析

第一次生產搞不清楚什麼是陣痛,常常有初產婦自認為感覺到陣痛後,跑到醫院去,結果判定是假性陣痛」,被醫生趕回家待產,而什麼是真性陣痛呢?什麼是假性陣痛呢?宋碧琳醫師說明,假性陣痛感是不規律性,子宮頸不會因此擴大,疼痛位置在下腹部及鼠蹊部,少部分媽媽則是連屁股和背部也會痠痛,但是只要透過改變姿勢或是選擇最舒服的方式休息就會慢慢恢復,且假性陣痛並非不好,有時反而可以讓寶寶預習及練習往下鑽的感覺。

真性陣痛則是會隨著生產時間的接近,陣痛會越來越規律且密集,一開始可能會每10分鐘收縮一次,持續10至30秒;隨著產程一步一步慢慢接近時,則可能會變成每3至4分鐘就收縮一次,持續30至60秒之長,初產婦出現每3至5分鐘痛一次或經產婦5至10分鐘痛一次,就可以準備到醫院待產,而疼痛並不會由於變換姿勢、按摩、走動或喝水休息而減緩。

 

無痛分娩大哉問

什麼是無痛分娩?

幫孕產婦做無痛分娩是為了持續協助她止痛又能休息,避免孕產婦在長時間的陣痛導致體力透支,能把力氣保留給最後分娩階段,所以若是給予適當的止痛,減輕產痛的不良生理反應,能讓產程更順利。

 

無痛分娩適合施打的時機?

無痛分娩就是在脊髓尾端下方的硬脊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由合格的麻醉專科醫師來執行,而適合施打的時機必須等待至子宮頸口有開且宮縮頻率到適當的強度與規則時,就可以開始施打無痛分娩,若是過早施打反而會將待產時間延長。

 

什麼情況下不能做無痛分娩?

無痛分娩藉由麻醉技術及止痛藥物配合,減輕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的疼痛,但若是當產婦在生產時有急性腦神經病變、背部感染、血液凝固異常及血小板數量過少等問題時,或已經接近分娩了,則不適宜做無痛分娩。

 

做完無痛分娩真的不會痛嗎?

施行無痛分娩的前提,是保障母親與胎兒為原則,但每個人所感受到的疼痛感受不一,一般來說減痛約9成左右,但是保留子宮收縮感,才能夠讓產婦懂得在何時需要配合用力。

 

醫師建議‧如何緩解陣痛不適

調整呼吸陣痛開始與結束間深呼吸,開始陣痛時再慢慢吸氣、吐氣,減緩疼痛感也就是所謂拉梅茲呼吸法

按摩放鬆或生產球用手輕輕按摩腰部與恥骨的部位,透過按摩或坐在生產球可以舒緩孕產婦的疼痛感及腰痠,邊按摩也可邊深呼吸。

壓迫止疼產婦可於深呼吸時,使用拳頭來按壓腰部和恥骨聯合的部位。 

散步緩解陣痛若尚不強烈,可以在徵求醫師同意後,在產房來回走動,藉此緩解調和情緒。

 

簡歷:

陳芳怡醫師

現任/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醫療財團法人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經歷/臺大醫院婦產部

學歷/臺北醫學院醫學系

 

宋碧琳醫師

現任/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周產期學會會員‧中華民國超音波學會會員‧中華民國人類遺傳學會會員

經歷/嘉義榮民醫院婦女醫學科主治醫師兼代理主任

學歷/陽明大學臨醫所博士班進修

 刊登於《 媽媽寶寶雜誌 》2014年10月號, 更多資訊可參考《媽媽寶寶-懷孕、生產、育兒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vian Peng 的頭像
    Vivian Peng

    ★薇薇媽咪與乖乖宥宥★

    Vivian P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